合同贷款诈骗罪应该怎么判刑
银行贷款合同冻结怎么解决?
贷款资金若是被冻结的话,建议借款人先查清楚缘由。有可能是因为提供的银行卡信息出错,导致银行或贷款机构没能放款成功。而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借款人联系银行或贷款机构进行商量,看银行或贷款机构打算如何解决。
大家在申请贷款的时候,就应该要注意自己的资料信息是否正确,在提交资料信息前最好先检查一遍,以免因为某些地方有误或不合规而导致贷款资金被冻结。
当然,大家要注意,有些不正规的网贷会在放款时故意将资金冻结,然后要求借款人交一定的保证金,说交了保证金,贷款资金才会解冻。对于这种情况,一定不要相信,对方就是故意骗取钱财,在客户交了保证金之后,很可能就会卷钱跑路,联系不到人。要知道,正规的贷款是不会在放款前要求客户额外缴纳费用的。
贷款人在贷款中提供虚假合同,银行审查不严,到期无法还贷,贷款人和银行各承担什么责任?
贷款人在贷款中提供虚假合同,银行审查不严,到期无法还贷,贷款人和银行各承担什么责任?
贷款人可以(而不是肯定)构成贷款诈骗罪。
银行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下承担审查不力的行政责任,有可能按内部制度追责。如果银行和贷款客户合谋造假,有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的共犯。
至于为什么贷款人可能而不是一定会构成贷款诈骗罪,是因为这个罪名,关键问题是对贷款人贷款动机的认定。有不少贷款人,造假主要目的是逃避审核办成贷款,将来还是会归还的,而贷款诈骗罪,其动机就是以占有贷款不予归还为目的。
所以说,贷款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案件具体情节。
2、银行方面的态度。
3、贷款人及其代理人的辩护水平。
根据《刑法》第193条规定,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犯罪的一种。
总的来讲,类似案子变数比较多,无论是银行还是贷款人,争取的空间比较大。
这种情况在银行信贷业务中有增多的趋势,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经营面临更多困难,贷款还贷压力加大。二是银行经营在指标压力下实施贷款增长,违背银行经营实质和规律。三是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环境建设还需要加快,失信、违规、违法成本还是较低,使借贷双方铤而走险。
具体法律我不太懂,但这种情况需要看银行怎么对待。
1.如果银行坚决予以追究。鉴于借款人提供虚假资料(包括虚假财务报表等),银行须通过“公安部门”立案,以“刑事”案件处理,以追究借款人的“贷款诈骗罪”或类似罪名。这种情况下公安部门立案后查办起来严格严肃,如证据确凿,借款人将以诈骗罪被逮捕或刑拘,之后移交检察院、法院,直至判刑、牢狱之灾。
2.如果银行委婉或常规处置。银行一般会通过法院立案起诉履行法律诉讼手续,这是“民事”案件,这种追究解决方式或渠道时间较长,但处理结果相对委婉,多以经济赔偿或履行某项或几项民事、经济责任为解决办法。
需要说明的是,公安和法院、民事和刑事渠道不能同时使用,也就是说你通过公安立案了,就得靠公安解决。除非你撤案了才能再通过法院予以起诉,但是公安一旦立案了就很难撤案。
同时,假设通过公安立案,公安查办时不仅会追究借款人因提供虚假资料的“贷款诈骗罪”,一般也会追究银行人员因没有审查出来而导致贷款损失的“违法发放贷款罪”。这个信贷从业人员的罪名这些年有多发频发势头,并且立案的起点金额很低,不要以为千万上亿的贷款资金损失才会被判此罪,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使你在贷款时没有收取借款人好处、自己能力有限没有审查出来。
需要关注的事,银行对内部案件考核很严,如果有员工涉及刑事案件,无论考核还是对上级管理者的追责是极为严格严厉的,鉴于此,银行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诉诸刑事立案,通常会通过法院诉讼判决后,对相关责任人内部处分。
一点浅见,不对地方请批评。但最后还是希望借款人、贷款人都相互尊重对方的职业和人生,借款人诚信经营、贷款人严格履职,共同形成社会良好诚信的经营环境,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关于合同贷款诈骗罪应该怎么判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