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有限公司股东什么情况下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与雇员形成劳动关系的雇主。所为的雇主就是以工资雇佣人员的“企业主”。也就是说,与劳动者建立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以及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判定一个企业或个人是否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首先,要理清案件中的法律关系,找准劳动关系的雇佣双方,严格区分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以及加工承揽关系,分清刑事和民事。其次,要看对方是不是故意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拖欠的劳动报酬需达到数额较大,并以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为前提。
鉴于以上所述,个人认为C并没有实际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因此,不能认定其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主体。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怎么立案?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支付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实践中应注意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普通的拒绝偿还债务的行为相区分。
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来看,构成此项罪名要求:1.欠薪人必须有恶意;2.数额必须达到定罪量刑标准。3.政府必须责令支付
何为欠薪人恶意欠薪?
一是其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在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二是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在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比如常见的"假离婚真隐财"行为,或是携款潜逃、恶意清偿、虚构债务等行为。如果是因经营不善导致没有能力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后,支付了劳动报酬的,不构成该罪。
数额标准必须要达到多少?
司法解释规定,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两万元以上的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较大。
何为政府责令?
应注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实践中通常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包括司法机关如法院作出的判令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生效判决。责令不一定要亲自签收,在行为人逃匿,无法将责令支付文书送交其本人时,如果有关部门已通过在行为人住所地、生产经营场所等地张贴责令支付文书等方式责令支付,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的,应当视为"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是指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数额较大,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我现在说说日常中处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流程:
一是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
二是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
三是公安局立案查处;
四是符合条件把企业和相关负责人提起诉讼到人民法院;
五是人民法院量刑定罪。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前提是在劳动行政部门,即劳动监察部门处理企业欠薪案件时,责令企业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逾期不支付可将面临行政处罚。同时,企业具有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工资,数额达到以下2种情况之一:
一是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工资而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
二是拒不支付10名以上劳动者工资且累计3万元至10万元以上。
劳动监察部门就会做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移送文书给公安局。
公安局立案处理调查,案件属实并符合相关条件,就逮捕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后法院审理判刑。
大家想了解更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和定罪量型标准等法律法规,请大家自行搜索《关于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100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3号。
以上2个法律文书详细写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相关情形。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