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破净为什么股东还要减持(股价破净为什么股东还要减持呢)
社保基金计划减持破净状态下的交行股票93亿,对此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
社保基金公告准备大额减持交通银行,市值近百亿,很多人认为是市场即将降温的表现,但是在我看来正好相反,这是市场转好的表现。
1、社保基本的最本质需求是要盈利。之前熊市的情况下持有稳健的交通银行收益丰厚,现在行情变好,继续持有交行已经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最大化,出于自身资产配置的需求,调仓到一些增长率很高,收益预期更佳的股票上
2、今年以来,社保增持或者新进的公司近百家,基本上都是高分红、持仓盈利的大蓝筹股票,但是对中等体量的白马股也有所涉及,说明在市场行情变好的情况下社保基金也在积极的挖掘新的机会、不断调整配置,在稳健的前提下来达到预期收益的最大化
交通银行两件事使社保基金采取减持措施。
第一,交通银行并没有公布2018年年度分红方案,对于社保基金来说,持有交通银行的主要目标是赚取股息,每年交通银行都会拿出30%以上的净利润进行现金分红,社保基金在2012年参与交通银行增发,增发价格是4.55元,以最近几年的分红,社保基金参与增发股票的资金每年可以获得超过5%的股息回报,2018年获得的股息回报达到了6.28%!但是今年并没有公布分红计划,因此社保基金决定退出这笔资金,寻求其它稳定的股息回报。
第二,交通银行公布正在计划发行可转债,对于社保基金来说,不仅稀释股权,结合没有股息分配,不得不考虑到是不是交行经营上出现问题,到了缺钱的地步,因此拿不出钱分红,还需要通过可转债融资。
管理社保基金要求的是低风险的确定性以及稳定回报。所以,考虑到以上两点,决定减持交行股票。
问题有两个前提!
一个是破净,一个是几十亿,首先交行2012定增价格为成本预计4.55左右,算上分红,成本估计4元以下,按现在价格6快多,年化收益并不低,社保自己回应,是配置需要,更多应该是调仓换股,这个定增实际上属于投资收益,原来持仓的没有变化,而且只有一只减持,如果是一批,那就值得思考是否降温!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社保基金减交行太正常不过,基金入股市也是为了赚钱,不赚钱才是要质疑,不赚钱的话,社会上这多退休老人到哪里领养老费,赚钱减持太正常不过,跟正常投资人卖股票没什么两样。
谢邀。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社保基金作为打理企事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等的专门基金,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是它的主要目的。
社保基金在2012年曾经参与过交行的定向增发,入股价格是4.55元,截止4月3日收盘价为6.3元,不算分红也有接近40%的浮盈,而交行的股息回报大约在5%,社保基金入股的年均年化收益超过10%,可谓是收益颇丰了。落袋为安,无论何时都是正确的。
另一方面,社保基金此次减持的交行的股票仅是其12年参与定向增发的股份,累计不超过14.9亿股,而截止2018年末社保基金持有的交行A股和H股共109亿股,占总股本的14.7%。社保基金此次减持,不是清仓,属于独立市场化交易的概率更大一些。
能否实行破净股禁止减持制度?
首先明确反对。
一个企业的股东是否愿意卖出股票,完全是自身的商业利益与现金需求决定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以自身利益考虑要求大股东限制减持行动,都是不符合法律精神的。
其实大家应该想明白一点,为什么这么多大股东上市后拼命的卖掉股票。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他们上市就是为了圈钱,但是有很多真正优质的公司,为什么大股东不减持?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股价严重超过公司价值,大股东一定会拼命卖股票。反之,如果股价严重低于公司价值,大股东一定会拼命买股票。这是非常简单的逻辑。
解禁不是减持,好好学习一下这两个概念。解禁股你可以减持也可以不减持的,反而还有股东增持,我见过银行股08年解禁后大幅度增持的,真的低估他们不可能去减持,放心好了。
证金减持破净的银行股释放什么信号?什么才是价值投资?
问题中所说的破净,即为当前银行股的股票价格低于其每股净资产。通常来说,每股净资产值反映了每股股票代表的公司净资产价值,是支撑股票市场价格的重要基础。每股净资产值越大,表明公司每股股票代表的财富越雄厚,通常创造利润的能力和抵御外来因素影响的能力越强。然而,目前A股当中银行板块中的股票跌破其净资产,这代表银行股面临了以下风险:
1、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对银行业带来冲击。随着贸易战等外部影响因素升级,中国经济必将经历转型,原有经济增长模式面临重大改变,银行在未来的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增长方式较大的冲击,
2、银行金融改革对业绩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集中在利率市场化下银行的息差显著收窄和经济增速放缓后银行体系将出现坏账两个方面。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从其公司属性看是为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资金和证券的转融通的企业,其在此时进行减持破净的银行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1、公司正常业务行为。通过减持为市场提供融券业务标的。说不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其又会增持相关银行股。
2、配合破净银行股进行市值管理。市值管理就是要在跌破净资产时进行,而且市值管理也有很多种方法,像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资产重组分拆等,或者实施员工持这些管理可以让市值回到应有的位置。证金公司作为央企背景,理应支持相关银行进行“先行先试改革”。
3、调仓换股的经营需要。
证金公司的减持不是今天才有的,在2015年股灾救市后,证金公司也曾通过减持以求得市场退出。所以,此次减持可能并没有特殊的信号,只是恰巧在当前股市运行阶段的时间点比较巧而已。
针对价值管理而言:首先,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破净幅度越大的个股,其安全边际越高。其次,从行业基本面选择。从预期能够出现增长、复苏、中挑选公司,这类公司的股价上涨动能将会更加充足。最后,关注公司盈利能力。虽然股价已经破净,但是盈利能力出现增长,则表明公司的经营状况在朝好的方向前进,这是股票后市上涨的最大推动力。
我是闪亮之心,一名不断努力的80后,欢迎大家能关注我,您的点赞和评论将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持减银行股的国家队还有社保基金,持减的还是国有大行。至于破净,并不是现在才是,而是一直破净。我国的上市银行市盈率、市净率都低于其他国家的上市银行,但是盈利模式和能力同国际大行相比还是要差一点。
国家队为什么持减银行股,可能是1.2015年救市资金的盈利退出。2.我国的银行股主要收入就是存贷息差,而主要贷款来源于房贷,国家队持减是不是看淡房贷收入?3.国家队持有银行股就是分红为主,也许还有融券业务。不像其他机构持仓还可以打新、控盘、控制衍生品(股指期货、期权等)盈利。4.现在市场上很有一部分股票,价格不高,分红高,而且并不亚于银行股,稀释了银行股的吸引力。5.银监会主席不是说要防止美股大跌吗?国家队腾出资金是不是做应急准备呢?不管何种理由,国家队持减银行股应该都不是银行股不好。
国家队存在于市场,除资金成本要盈利之外,主要是从战略考虑市场安全,并且承担一部分平准基金作用。机构存在于市场,就是承担部分市场责任,赚钱,割韭菜,如果行为过分,就会接受窗口指导。游资存在于市场,就是活跃市场和赚激进投资者的钱。散户存在于市场,就是想实现自己的快速致富的梦想。
请记住:没有成长性就没有投资价值!很多人被早期西方投资理论误导了,认为PE越低,净资产越高、股息率越高者才有投资价值!认为一只股票跌破净资产了,就有了很大吸引力。这是错误的过时的、呆板的投资理念!我可以负责任的讲,只有一个公司具备了高的、连续、稳定的净利润增长率,这个股票才值得中长期投资!银行股为什么没有投资价值?因为这些年他们的增长要么是个位数增长,要么是负增长。根本就没有成长性可言,所以没有投资价值!
证金减持破净银行股,说明——短期内,银行股没有投资价值,哪怕已经跌破每股净资产。
1、银行的今天不好,未来更糟
银行存贷差已经消失——有的银行大额存单年息4%,贷款利率也就4%左右。
银行服务被互联网吞噬——一句话,您多久没有去银行了?有了手机,移动支付,银行可以很久不去了。
未来信息化会替代银行的信用服务——充分信息化的结果是,信用透明,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业务也会受到冲击。
银行的盈利模式,完全被颠覆,未来不会很好。
特别是不久的将来,国外银行也会纷纷入华,中国银行更难了!
2、破净不是价值投资
:每股净资产= 股东权益总额 /股本总股数;
股东权益总额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也称为净资产。
所谓的破净就是股东权益相对于股价较高。
银行发放贷款主要是用客户的钱,杠杆经营,一旦不良率攀升,净资产就会大幅下降。
因此,银行净资产只是纸面财富。
有人说,某银行每股净资产10元,现在4.7元的股价,哪怕倒闭,都能赚一倍。
殊不知,如果真的清算,你会发现10元净资产对应的很多都是问题资产。
3、价值投资的真谛
价值投资的真谛就是——发现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这时候买入,长期持有。
银行业基本面整体不行。内在价值明显降低,购买并持有银行股不是价值投资的行为。
很多人认为,银行股价格太低,就不会再跌了。4元的股票跌到2元,照样亏损50%。
银行股的未来不会大幅上涨,只会跌多了反弹。
我觉得其实没啥信号,早知道,当年2015年时证金大笔买入了非常多的股票,因为当时是股灾救市,就是2015年的融资崩盘。其实证金这几年一直在退出,因为当年的钱是各大券商借的,这种救市的资金一般来说,都是慢慢会退出的,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当普遍的,仅仅现在从银行退出而已,所以真没啥特殊信号。
另外,破净并非就一定会大涨,这个和预期有关系,以前的银行享受高额的存贷息差,现在这个越来越低,大方向是银行让利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