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正连带责任类型有哪些
什么是连带支付责任?
是中国民事立法中的一项重要民事责任制度,其目的在于补偿救济,加重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有效地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依连带责任产生之原因不同,可以将连带责任划分为法定连带责任和约定连带责任。约定连带责任是依照当事人之间事先的相互约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法定连带责任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
次要责任和连带责任有啥区别?
性质不一样,次要责任是指某个人在某件事情担责的程度上不需要承担主要责任。而连带责任是指某个人在某件事情的担责因果关系上,有一定关联原因。
担责的比例大小不一样,次要责任一般需承担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责任。而连带责任担责的比例区间在百分之二十以下。
不真正连带责任规定有哪些?
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数人违反对同一个民事主体负有的法定义务,因而构成数个侵权行为,各个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却是一个,正是这一个共同的损害结果,才将数个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结合起来,发生了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律后果。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形中:
产品缺陷责任。即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因生产者、销售者不同而有不同,都须对受害人负不真正连带责任。
共同危险行为。即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况下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医疗产品责任中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即患者因使用有缺陷的医疗产品造成损害,该医疗产品的生产者和医疗机构,或者医疗产品的提供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一种不真正连带责任。
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排污者和第三人应当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
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质量缺陷责任中承担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即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施工单位对在保修期内的质量缺陷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不真正连带责任没有规定一般性规则,只在个别的特殊侵权责任中规定了相应的适用情形及其操作规则。此外,理论界对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效力、追偿权的实现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分歧。
文章分享结束,不真正连带责任类型有哪些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不真正连带责任类型有哪些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